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效益评估的思考
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是优化机构编制资源,提升机构编制使用效益,是促进机构编制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效益评估,有利于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更加高质高效。
要着眼于细,促评估体系科学完善。以体系化、精准化、流程化为目标,从组织架构、评估标准、实施过程三个方面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全方位保障评估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县委主导、编办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评估工作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成立以县委编办业务骨干为主体,组织、人社部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估工作专班,下设评估小组,同步开展评估工作。二是精准设置指标。按照“共性+个性”原则,因地制宜优化评估指标,一级指标围绕职能配置、机制运行、机构编制纪律执行等方面设置,二级指标根据一级指标细化分解,个性指标设计上聚焦重点任务完成、特色亮点工作推进、编制资源内部挖潜,并按照乡镇、部门发展实际量身定做个性指标。三是精心组织实施。根据每次评估任务变化制定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工作方案和评估手册,对评估工作作出详细安排,明确评估目标、工作流程、完成时限等,建立评估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压实责任,推动评估工作高效率运转、高质量推进。
要致力于实,促评估方式守正创新。着力在“上下贯通、内外联动、左右延伸”上下功夫,确保评估过程公平、公正、公开,评估结果真实、客观、准确。一是“渐进式”评估。设计并细化自评表,按照自查表,由被评估单位先行开展自我评估,并由被评估单位按照自评表提供佐证材料,通过自我评估,督促被评估单位更深入了解本乡镇、本单位在职能配置、机构运行、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精准掌握机构编制效益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在后续评估中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二是“专家式”评估。选派熟悉行业政策、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在职或退休人员、专家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建立专家评估团队,对如农业农村、发改、统计等专业性较强的部门进行评估时,有效发挥专业优势,增强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三是“延伸式”评估。在对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等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将业务关联部门、职责交叉部门相关领导、干部纳入访谈对象。如在评估发改局时,与其履行营商环境建设、项目报批等方面职责相关的招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访谈。
要立足于精,促评估机制系统完备。增强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评估过程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明确评估重点。按照机构改革新组建部门、涉改部门和重点领域等,有重点的选取评估单位,将评估重点放在乡镇、部门体制机制运行是否顺畅、核心职能是否履行到位、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相适应,人员编制与职能职责是否相匹配等。二是设定谈话提纲。按照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一般干部四个层面,分类设定谈话提纲,侧重不同领域,把准谈话角度,进行“一对一”谈话重点,听问题、听意见,探讨解决体制机制层面制约本单位发展和运行的办法,通过访谈从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不同角度了解评估部门实际情况。三是创新方式方法。用好实地评估,通过仔细查阅被评估单位的主要职责履行情况及运行情况、全县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个人履职情况等,全面了解评估对象效益发挥情况;带着问题开展座谈交流,用好调查问卷和电话访谈等方式,真实掌握干部及群众的意见,了解单位在对外履职情况、为民办事效率、社会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落实程度等具体评价意见,保障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要聚焦于用,促评估结果高质高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评估结果的运用用到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进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一是运用到重点领域改革中。坚持将评估结果与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相结合,深入了解改革任务落实,涉改单位效能发挥情况,综合分析改革卡点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通过深入剖析现行职责和当前任务是否相匹配,与改革方向是否相一致,为改革打好基础。二是运用到动态管理中。发挥好评估结果在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调整编制方面的决策辅助作用,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分类解决的办法予以整改落实,对机构编制决定事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部门建立整改台账,按期督导跟踪,对部门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职能不匹配等问题与单位一起提出调整优化建议,对职能弱化,人员力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编制资源优化调整建议,统筹编制保障重点领域用编。三是运用到效能考核中。建立“事前动议论证、事中研究审批、事后跟踪评估”工作机制,实现机构编制闭环管理,推动评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立评估结果共享机制,将评估结果与单位年度考核相结合,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评估结果作为评分标准,并将评估结果抄送纪检监察、组织、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形成合力监管。
监制:柴兆荣
审核:赵昌莙
撰稿:王占芳
编辑:张淑芳